大家好天盈资本,我是财迷阿甘。
市场永远在变,可很多人的基金配置却一成不变。当红利低波50ETF近14天吸金27亿、规模突破130亿时,当十年国债ETF连续7年保持正收益时,你的基金是否还在深坑里挣扎?
1、长期主义的迷思,盲目坚守的代价
“长期持有”四个字被太多人奉为金科玉律。但真正的长期投资,不等于买了就忘,更不是被套牢后的自我安慰。
市场永远在奖励那些保持清醒的长期主义者。看看数据:易方达沪深300ETF联接基金近3个月收益率达11.17%,而红利低波指数基金近一年涨幅也有16.5%,年内分红2次。
同样是长期投资,结果为何天差地别?关键就在于是否根据市场变化动态调整。
我见过太多投资者把“长期持有”当作思想钢印。市场风格早已从成长切换到红利,他们却死守高估值成长基;当央国企改革推动红利资产价值重估,他们仍对高股息机会视而不见。
真正的长期主义,是主动管理下的坚持,不是被动套牢后的躺平。
2、必须换基的信号,三个关键转折点
当你的基金出现这三大危险信号,是时候清醒了——
第一,底层逻辑崩塌,政策风向突变
去年初,一位投资者重仓了教育主题基金,尽管“双减”政策已出,他仍相信行业会回暖。结果呢?基金净值持续缩水,最终清盘。
政策转向就是最明确的撤退信号。当“国九条”持续强化分红监管,红利策略的核心价值凸显;当雅鲁藏布江水电项目启动1.2万亿投资,周期股应声大涨。
如果你持有的基金所投行业遭遇根本性政策利空,比如医药集采大幅压缩利润空间、平台经济监管持续加码,不要犹豫,立刻检查持仓基金的底层资产是否安全。
第二天盈资本,持续跑输基准,基金经理掉队
打开你的基金账户,比较近1年、3年收益与业绩比较基准。如果连续多个季度跑输,就要警惕了!
看看这个对比:华证沪港深红利100指数年内上涨8.88%,而中证红利指数仅涨1.18%;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今年收益已达94.06%,远超恒生指数的25.27%。
当市场同类型产品平均收益15%,你的基金只有5%,且持续半年以上跑输同类,这已经不是市场风格问题,而是基金本身可能出了问题。
第三,规模异动暗藏玄机
基金规模突然暴增或锐减都值得警惕。红利低波50ETF规模突破130亿元,连续14日获资金加仓27.20亿元;十年国债ETF规模稳定增长,成立以来每年正收益。
但当你持有的基金:
规模骤降触发清盘红线(通常5000万以下)
规模暴增导致策略失效(常见于量化基金)
机构持有人比例突然超过90%
这些都是危险信号。规模是业绩的天敌,尤其对主动管理型基金而言。
3、换基实操指南,三步避开陷阱
发现危险信号后,别急着一键赎回。聪明调仓有三步:
第一步:交叉验证
打开基金季报,看重仓股变化。若持仓与投资方向不符,比如消费基重仓半导体,说明风格已漂移。
第二步:对比穿透
把基金持仓股按比例折算,与市场同类指数对比。比如你的红利基金持仓股平均股息率仅3%,而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指数股息率达5.68%,8差距一目了然。
第三步:阶梯调整
发现更好的标的时,别全仓切换。建议用3-6个月分步调仓,每月转换20%-30%。当前市场轮动加速,红利板块因估值压力、资金分流出现短期回调,8恰是逢低布局时机。
4、动态平衡的艺术,持有中的主动管理
真正的长期投资,需要定期体检、动态平衡。我的习惯是每季度做一次“基金健康检查”:
政策风向扫描:关注持仓基金行业的政策变化
业绩对标检测:与业绩基准、同类基金对比
规模变动追踪:警惕异常申购赎回
费率优化空间:如易方达旗下ETF管理费仅0.15%
市场总在奖励敏锐的投资者。当红利低波策略因“高股息+低波动”双因子筛选显优势,当十年国债ETF凭借T+0交易和低费率特性成为配置利器,这些工具都在为主动管理提供新选择。
以上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市场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。
原创不易天盈资本,欢迎大家点赞、关注、转发+收藏。祝大家投资收益翻番!
富灯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